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第五週2008.3.18課堂作業

台灣:
企業精英:
出口製造工業及中小企業為主、國際企業內部使用本地經理人、家族企業與私人主義盛行、西方文化與本土化共存
學術精英:
國際大眾媒體的進駐、本土意識抬頭、鄉土文學興起、新知識分子
通俗文化:
消費者商業文化改變、維護本土文化意識出現
宗教或社會運動:
促進本土宗教多元化、外國宗教團體興起、外來宗教本土宗教共存共榮
==================================================
德國:
企業菁英:
品牌名稱的運用變的很重要,經理人要做的事情是創造營業所需的關鍵多數。
學術菁英:
德國學術多元化。他們要認為歐洲應該成為超國家新政治意識的中心。
通俗文化:
表演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事項。傳統界線遭到顛覆,由其他界線取而代之。
宗教或社會運動:
不再像過去一樣代表不一樣的利益團體,而是代表互相重疊的目標以及普遍性和全球性的理念。

95***28
95***34

9 則留言:

happy 提到...

日本
企業菁英
終身雇用制,年資升級
在全球化的腳步下,日本的企業精英制度,並沒有改變太多,仍然以傳統的制度在進行。
學術菁英
經濟全球化辯論
兩種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辯論,支持者跟反對者的論點可以顯出,日本在經濟上仍然有受到全球化思維的影響。
社會運動
人權,環保,女性主義
早在全球化思潮前,日本便有許多學術菁英在關心這些議題。
通俗文化
生活型態速食化
麥當勞的引進,T恤跟牛仔褲的流行。資生堂在全球的行銷。都有一些全球化的影子。
-------------------------------------------------------------------------------------------------------
台灣
企業菁英
國際公司雇用本地經理人,大型企業、金融服務業及國貿業裡,易找到全球化的經理階級。家族企業蓬勃。
學術菁英
報紙雜誌上撰寫新思潮,翻譯書籍的出版。在接受全球化的同時,也很重視本土化的發展,藝術方面的本土化也是一種例子。
社會宗教運動
新興宗教團體不再拘泥於傳統宗教的教義宣導,而是提供了一種讓人們關心世俗眾生的方式。慈濟功德會便是一例。
通俗文化
充滿各式各樣全球的通俗文化跟生活型態。因為媒體的興起,台灣社會逐漸歐美化日本化,但同時也激起道地本土化的思潮。


954xx10

happy 提到...

日本
企業菁英
終身雇用制,年資升級
在全球化的腳步下,日本的企業精英制度,並沒有改變太多,仍然以傳統的制度在進行。
學術菁英
經濟全球化辯論
兩種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辯論,支持者跟反對者的論點可以顯出,日本在經濟上仍然有受到全球化思維的影響。
社會運動
人權,環保,女性主義
早在全球化思潮前,日本便有許多學術菁英在關心這些議題。
通俗文化
生活型態速食化
麥當勞的引進,T恤跟牛仔褲的流行。資生堂在全球的行銷。都有一些全球化的影子。
-------------------------------------------------------------------------------------------------------
台灣
企業菁英
國際公司雇用本地經理人,大型企業、金融服務業及國貿業裡,易找到全球化的經理階級。家族企業蓬勃。
學術菁英
報紙雜誌上撰寫新思潮,翻譯書籍的出版。在接受全球化的同時,也很重視本土化的發展,藝術方面的本土化也是一種例子。
社會宗教運動
新興宗教團體不再拘泥於傳統宗教的教義宣導,而是提供了一種讓人們關心世俗眾生的方式。慈濟功德會便是一例。
通俗文化
充滿各式各樣全球的通俗文化跟生活型態。因為媒體的興起,台灣社會逐漸歐美化日本化,但同時也激起道地本土化的思潮。


95***10

Yes I Am Generalizing 提到...

93xx013

<企業菁英文化>

台灣:
向美、日複製商業文化,有著國際化、標準化的皮相,但其實骨子裡的私人家族企業基因並沒有變。
     
中國:
有不同程度的西化,但不迫切需要西化;流行新儒商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同樣是皮相西化但是缺乏宏大的世界觀。

<學術菁英文化>

台灣:
留學人才回流,在產學界形成新知識階級;翻譯知識體系促成西方思想理論普及,使本土知識相形無重要性。


中國:
學界避開馬列思想,引進各式各樣西方思維論述系統;研究受國內外贊助影響而有不同研究計畫手段。


<通俗文化>

台灣:以(跨國)大眾媒體跟網路為發展媒介,迅速傳播全球化跟日本文化;但同樣的,台灣人的價值體系並沒有受到動搖。


中國:
大量接受東亞跟美國的流行文化;消費主義當道;出版業高度商業化。


<宗教或社會運動>


台灣:
世界宗教之窗。


中國:
黨國特別注意社會運動而打壓法輪功、建立消費者保護組織、接受女性主義跟性別理論;環保受到國際資助。


<國家扮演的角色>


台灣:
積極推動本土企業、通俗文化的全球化;但不主動引進學術文化跟新教派;因應民間要求做反應,不居主導地位。


中國:
黨國在所有層面都居於積極領導或干預地位。

Unknown 提到...

台灣:
 1.企業精英:工業產品出口導向,且各產業有高比率的企業,與全球的企業結合;高階管理階層的個人形象西化,而管理階層則趨向多元化,學習西方同時適應本土。
 2.學術精英:出現新知識階級,領導社會思潮及改革。
 3.通俗文化:大量生產大眾消費的產品、哈日族的出現及快速成長、重新包裝本地文化。
 4.宗教或社會運動:新興宗教運動(來自印度、日本、越南以及法國等)。

日本:
 1.企業精英:海外擴張、結合西方美感與企業形象。
 2.學術精英:人權、環保概念與女性主義。
 3.通俗文化:飲食習慣與時裝的「速食化」、個人生活追求細緻的高級文化。
 4.宗教或社會運動:婦女社會地位的改變、新興團體、宗教組織。

94xxx09

邱渝 提到...

一‧比較台灣和中國的全球化:

在企業菁英文化方面,台灣現代工業與服務部門中的企業人士已經完全發展出全球化的生活型態。雖然很多人認為全球化趨勢的企業管理方法話是衣著言行舉止只是為了工作而學習的行為,不能取代本地文化的生活方式,但從我們高比率的國際貿易和外國投資都可發現台灣企業大致上已與全球企業結合。在中國,企業菁英則覺得沒有迫切需要西化的感覺,因為他們只要靠著中國式的經營方法就能在中國生存和成功。

學術菁英方面,台灣靠著自國外取得高深學位後回國的知識分子傳播全球化價值觀;中國則仍保有傳統儒商精神,一些國有企業的員工較保守,通常對外在的變化不敏感。

通俗文化方面,台灣主要由電視.媒體和傳播公司引進全球化,但仍有其階級界線。中國因為通俗文化全球化的影響鼓勵大量消費,並助長了新型態的社會空間;另外在中國,西方影響力也不是唯一促進全球化的力量。

宗教或社會運動方面,台灣在解除戒嚴法後引進很多新的外國宗教,另外全球化之下的台灣佛教也重新發揚失去的傳統。中國的主要社會運動裡環保運動則由各種全球化力量培養,還有女性運動也通常需仰賴外國的獎學金資助。

二‧國家在台灣和中國的文化全球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合異同

台灣方面,國家在促成與推動本土企業與本土通俗文化全球化扮演關鍵性角色,但在引進全球學術菁英文化與新宗教方面則態度保留。

中國政府了解到共產黨是否能生存下去,端看國家是否能夠維持快速的經濟成長,因此國家更加積極參與經濟整合與文化全球化,政府在這過程中扮演領導的角色,機及掌握新興全球文化的所有權。


95***12

banana 提到...

企業菁英:
台灣 本土管理模式為主。家族企業文化及私人主義興盛。
大陸 推廣本土化的儒商企業菁英文化。雙軌制市場,部分資源由中央控制,形成企業與政黨間的共生威權侍從體制。

學術菁英:
台灣 留外學子形成新知識階級,引進外國新潮思想及新知,本土性社運以之為理論基礎。
大陸 外來文化發展受限於中心思想的威權。西化非自發,如:為爭取國外研究資金。

通俗文化:
台灣 跨國媒體的影響主要流傳在都市中產階級。為重振台灣文化,許多文化機構成立。
大陸 消費主義為其通俗文化之意識形態背景。通俗文化助長不受拘束的新社會空間,如:出版業。

宗教或社會運動:
台灣 外國新興宗教興起。傳統佛教復興,並採用新觀點來因應現代化的影響。
大陸 宗教發展及傳播受限。消費主義由中央政府主導;環保運動靠全球化力量培養;女性主義運動僅在文化精英界發展。

96***08 提到...

德國:
1.企業菁英:
企業語言結構,解釋受全球化影響。
企業重心從管理層面轉向企業精神的建立,因而品牌名稱和形象重要。
"綜效"成為管理和評估考核人員的標準,重視組織內不同部門和業務的協調。
2.學術菁英:
從以往的民族主義轉變為"超國家的意識形態",因而出現了新的"歐洲觀點"。以德國進步的現代主義成功為傲,認為德國為歐洲文化代表,並相信歐洲能提供優於美國的全球化方案。
3.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不再代表不同的利益團體,而是相互重疊的目標以及全球普遍認可的價值觀。"解放的主體"這種個人自主的口號成為號召。
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相信他們主張的信念和擁有的制度最後能普及全球,此為社會運動的核心。
研討會是企業和學術界對話的管道。
4.通俗文化:
媒體成為表演者的重要舞台。新型態的社會運動出現時常和政治分野無關,而是藉由和陌生人形成共同意識,表現自己的生活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

1.企業精英:
由於中國市場的雙軌制,企業是否和政府高層關係密切極為重要,西方管理技巧為其次,產生了"共生的威權伺從體制",也導致"新儒商"的觀念出現,許多人希望成為和政治菁英關係密切的成功企業家但同時也是學者。
2.學術菁英:
由於黨國體制對學術的限制、西方以財務支持學術的發展,以及跨國企業提供大學獎學金,中國學術發展有親西的趨勢。而近年亦有社會科學中國化的趨勢,以因應西方學術在中國的強勢。
3.通俗文化:
通俗文化全球化在中國發展主要有三大特色:1.消費文化和享樂主義成為新的意識型態。2.高度商業化卻不受政府管制的新社會空間形成,如私人出版業。3.通俗文化不僅受西方文化影響,受台灣、香港、日本等地影響亦大。
4.宗教或社會運動:
(1)黨國體制的中國為防反對勢力,因而嚴密的管控宗教活動。如法輪功受到中國政府鎮壓;基督教近年發展快速但須配合中國政府,這樣的管制也產生許多地下教會。
(2)世俗運動:
消費者保護運動由黨國政府指導,成效佳而促成中國消費者的個人意識,使個人開始捍衛自己權利,但也強化人民對政府的依賴。
中國環保運動多依賴外國資金和理論支持,近日遭致過份仰賴外國以及過份在媒體曝光的批評。
女性主義運動在中國目前僅侷限於部分文化精英的範圍,另外"女性主義學者"和"婦女研究者"在中國劃分,前者多由外國資金支持,後者則是中國官方的機構。兩團體隔閡,亦是為全球化和本地的抵抗關係。

96***08 提到...

德國:
1.企業菁英:
企業語言結構,解釋受全球化影響。
企業重心從管理層面轉向企業精神的建立,因而品牌名稱和形象重要。
"綜效"成為管理和評估考核人員的標準,重視組織內不同部門和業務的協調。
2.學術菁英:
從以往的民族主義轉變為"超國家的意識形態",因而出現了新的"歐洲觀點"。以德國進步的現代主義成功為傲,認為德國為歐洲文化代表,並相信歐洲能提供優於美國的全球化方案。
3.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不再代表不同的利益團體,而是相互重疊的目標以及全球普遍認可的價值觀。"解放的主體"這種個人自主的口號成為號召。
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相信他們主張的信念和擁有的制度最後能普及全球,此為社會運動的核心。
研討會是企業和學術界對話的管道。
4.通俗文化:
媒體成為表演者的重要舞台。新型態的社會運動出現時常和政治分野無關,而是藉由和陌生人形成共同意識,表現自己的生活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

1.企業精英:
由於中國市場的雙軌制,企業是否和政府高層關係密切極為重要,西方管理技巧為其次,產生了"共生的威權伺從體制",也導致"新儒商"的觀念出現,許多人希望成為和政治菁英關係密切的成功企業家但同時也是學者。
2.學術菁英:
由於黨國體制對學術的限制、西方以財務支持學術的發展,以及跨國企業提供大學獎學金,中國學術發展有親西的趨勢。而近年亦有社會科學中國化的趨勢,以因應西方學術在中國的強勢。
3.通俗文化:
通俗文化全球化在中國發展主要有三大特色:1.消費文化和享樂主義成為新的意識型態。2.高度商業化卻不受政府管制的新社會空間形成,如私人出版業。3.通俗文化不僅受西方文化影響,受台灣、香港、日本等地影響亦大。
4.宗教或社會運動:
(1)黨國體制的中國為防反對勢力,因而嚴密的管控宗教活動。如法輪功受到中國政府鎮壓;基督教近年發展快速但須配合中國政府,這樣的管制也產生許多地下教會。
(2)世俗運動:
消費者保護運動由黨國政府指導,成效佳而促成中國消費者的個人意識,使個人開始捍衛自己權利,但也強化人民對政府的依賴。
中國環保運動多依賴外國資金和理論支持,近日遭致過份仰賴外國以及過份在媒體曝光的批評。
女性主義運動在中國目前僅侷限於部分文化精英的範圍,另外"女性主義學者"和"婦女研究者"在中國劃分,前者多由外國資金支持,後者則是中國官方的機構。兩團體隔閡,亦是為全球化和本地的抵抗關係。

Unknown 提到...

一、
企業精英
台灣:與外商協調、單純做生意、強調關係與信用
匪幫:西化、儒商精神、西式管理、儒家教育
學術精英
台灣:人才回流、新知識階級、翻譯外書、領導社會思潮與改革
中國:全球化代表人類發展的最高境界、激發民族主義、
   發展-現代化-全球化、一堆濫口號
通俗文化
台灣: 全球通俗文化、受到日本通俗文化主宰、本土文化的重新包裝、去中        國化、重建台灣意識
中國: 麥當勞與好萊塢的勝利、消費主義、商業出版物、通俗戲劇、小說、音樂的流行
宗教運動
台灣:兩百五十種宗教教派、佛教的新宗教復興
中國:法輪功被打壓、消費者保護運動、環保、女性主義

二、台灣與中國在面對全球化議題時,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為兩面,其一為推動促進本土文化與企業,另外一面則是引進全球學術精英,新宗教派,扮演模稜兩可的角色。中國則是以黨國思想為基礎,作為對外來思想的控制,開放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同時卻又著手控制外來思想,擔心會影響本國共產思想的地位。

9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