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轉錄]委內瑞拉查維茲熱潮已過高峰

按我到原出處    委內瑞拉查維茲熱潮已過高峰
英文原文報導    "Hugo Chávez at his peak" by George Philip

無論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的任期最終如何劃上句點,他都已成為西半球反對美國政府最力的領導人,查維茲著重於重新分配社會財富,而非創造更大財富,他也深受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 Castro)影響,人們都記得他是激進政治人物,不過他在1998年12月剛上任時,全世界都未預見到今日的景況。

當時石油價格甚低,不足以支撐目前實行的財富分配政策,拉丁美洲當時的區域社會氣氛也大不相同,支持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總統還有多人在位,例如阿根廷的曼寧(Carlos Menem)、秘魯的藤森(Alberto Fujimori)、墨西哥的桑德羅(Ernesto Zedillo)等,而且前兩者都還有連任機會,市場經濟是當時政府態度主流,各國也在認真討論是否簽署「美洲自由貿易協定」。

查維茲之所以從一國領導人轉變為國際知名人物,關鍵在於他面對不同於自己的趨勢與發展時,均以高調態度反應,隨著九零年代底國際商品市場出現問題,拉美社會逐漸對市場經濟改革失去信心,加上美國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的積極干預主義態度令各國人民反感,再加上國際油價出乎意料地高,讓查維茲便利用這幾項背景下崛起,並讓委內瑞拉開始向外提供援助。

整體而言,查維茲利用他所無法掌控或預期的國內外發展,提出極具小聰明與投機的回應,如果這些事件未曾發展,查維茲依然會執政,不過他的政策將與今日相去甚遠。

查維茲政府的演變其實是順應國內外發展而來,因為國內保守在野勢力的政治策略猶如一場災難,使查維茲更加激進,在野陣營原本打算影響政府,之後企圖透過媒體控制製造社會危機,讓他們能合理地推翻查維茲。2002年4月,委內瑞拉曾發生政變,反對黨支持國營石油公司發動罷工,希望藉此衝擊經濟及摧毀查維茲在社會的民心,經濟也確實因此重挫,但卻無法贏得社會多數支持,不僅使政變失敗,也讓國內更加速形同查維茲一人主政。直到現在,在野勢力似乎才終於變得較聰明一些。

一直以來,查維茲都希望展現與前任者相異的做法,例如他大力支持石油輸出國組織、出身軍旅、厭惡既有政黨、不相信其他政治人物等,都迥異於過往執政者,除此之外,查維茲也一直定義自己為左派人士,故不可能續行前任政府的親外資政策,不過今日許多稱為查維茲特有的現象,其實也只是因應國內外變遷順勢而為。

因此未來查維茲政府的立場還會繼續變化,小布希確定將在2009年元月卸任,若下屆美國政府外交政策態度軟化,查維茲的反美言論在其他國家的迴響可能就會縮小,目前也已有跡象顯示,華府對拉丁美洲政策逐漸趨於柔軟,布希於三月訪問拉美多國,雖然在政策上成效不大,但至少展現美國政府願意與中間偏左的拉美政治人物來往。

人們當然無法預測未來油價走勢,但委內瑞拉確已出現令人憂心的經濟趨勢,國內消費不斷增加,石油產量停滯不前,漸漸使得出超縮小,查維茲政府還是維持石油國有化政策不變,雖然這也是一種談判策略,但無法讓更多資本流入石油業,國營石油事業的投資亦不足夠,故委內瑞拉必須在國際油價停留高點的情況下,才能夠繼續運作,不過這已超出內政政策可控制的範圍。

過去在四零年代末期、五零年代中期與七零年代,委內瑞拉都曾出現短暫的石油業熱潮,但隨之而來都是景氣衰退,今日又見石油榮景,但此次與過往有些不同,政府現在更重視財富重新分配,更專注於有利貧民的政策,不過還是有各種錯誤與經費誤用的情況發生,而且政府也常顯得財源充沛但人才不足;國內缺乏民間投資,社會上也開始浮現瓶頸與匱乏現象,筆者認為此番石油景氣活絡很快即將告終。

不論石油出口所得降低,甚至是整體經濟惡化,都不會讓查維茲現象在政壇立刻消失,畢竟阿根廷的裴隆主義(Peronism)同樣主張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自四零年代至今仍是當地主要政治勢力,但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查維茲現象恐怕已過高峰期,隨著委內瑞拉國內繁榮風光漸失,美國的區域與全球政策轉趨溫和,查維茲在國內外的人氣很可能會慢慢下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