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上課請到來自荷蘭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的歷史學者Paul Klep為各位演講,講題是The Dutch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Modern Society—1500-2000.
以下提供部分背景資料
荷蘭的歷史、政治與經濟
大國崛起 - 荷蘭篇
《荷蘭共和國的衰亡》:歷史輪迴的一次玩笑
如果同學有別的補充資料歡迎提供
這裡是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的全球化與文化認同課程部落格。 本門課程的主旨,是從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來討論世界各區域的文化認同現象,希望讓學生思考三個議題:第一,全球化與文化差異的辨証關係;第二,多元文化主義在工業化及後工業化國家的興起與實踐;第三,全球化如何持續模塑本地社會對於各種異文化及次文化的理解及包容。歡迎關心相關議題的朋友多來坐坐。
1 則留言:
演講心得 (學號:93***13)
荷蘭王國的近代歷史,可說幾乎等於一段與歐洲各國競爭的歷史-也就是在世界市場的版圖上積極爭取獨家壟斷權的貿易史。
在有限的國土資源和人口規模小(現在也才不到17M,比台灣澳洲都少)這樣的條件下,荷蘭人必須將貿易火力轉向海外以尋求機會,也不放過先天的交通位置優勢發展航海貿易。再加上文化內涵深受基督教喀爾文教派(Calvinist)影響,荷蘭人的民族性和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本質,是有所明顯區別的。Klep教授舉例到,中國政權往往慣於極盡奢華之能事,將歲入揮耗在大興宮殿土木,彰顯皇室的不可一世,是消費文化的代表。反觀客爾文教義因為對於浪費、奢侈反感,進而造就荷蘭人務實投資的商業文化,也使資本主義以錢滾錢的價值觀成為主流。在巔峰時期,荷蘭人的收入居歐洲之冠。這種優勢,加上包容性強的宗教政治主體,形成大量移民的拉力。也因為荷蘭貨幣的強勢,迫使他們的製造業必須往低成本的國家移植,尋求低成本的原物料跟工資(可能類似台灣的產業南移)。漸漸的,荷蘭跨國企業的發展勢力在全球密佈;至今有全世界最多家的跨國公司。
感想:除了英文之外是不是也應該學學荷文!以後如果做生意搞不好會蠻有用的。
張貼留言